挪威上空出现奇幻极光

念伊人 宇宙探索 2019-09-15 09:42:01 0 0

挪威上空出现奇幻极光

2月24日,挪威山脉上空出现了像窗帘般绵延的辉光,奇特的景象令天空观测爱好者非常惊讶。这是因为本次极光的出现并不是由于太阳风暴的爆发所产生。空间科学家认为虽然它与太阳表面爆发现象没有太多的联系,但也并不是特别神秘,地球磁场的“裂缝”导致了挪威上空别样的极光现象。

磁场之所以出现“裂缝”是由于太阳的磁场线与地球的磁场线相互连接,数个小时之后地球的磁场线就会被“撕出”一个口子,大量的带电粒子就会乘虚而入,撞击地球的高层大气,释放出光彩夺目的辉光。如果太阳有显著活动时,磁场线之间就会出现明显的相互作用,而目前的太阳正在向着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前进,即大约为期11年循环中磁场波动的最大值。在活动高峰期内,太阳将释放出更多更强的粒子流。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空间科学家哈拉尔德・弗雷(Harald Frey)认为:随着太阳逐渐进入更高的活跃阶段,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地球磁场事件和磁场风暴,这比过去五年内出现的频率更大。

荧光般的“绿色烟雾”

2月14日,挪威特罗姆斯郡威比亚奎地区出现了壮观的北极光,形似绿色卷曲状的“烟雾”。大量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遭遇到地球的磁场而形成。这些粒子大部分被分流至地球的南北两极,并撞击地球的高层大气,其中主要的还是氮气和氧气。本张图片由布拉尼斯拉夫格拉维奇(Branislav Glavic)拍摄。

据新罕布什尔大学空间科学家马克・莱萨德(Marc Lessard)介绍:这些漂亮的极光就如同天空中的荧光灯。带电粒子使得大气中的分子开始活跃起来,相互碰撞释放出能量,当原子和分子逐渐趋于缓和时,他们便将光子释放出来,于是五彩斑斓的极光就形成了。通过观察极光现象我们学到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发射探空火箭研究极光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阳风暴对GPS系统造成的可能干扰,李温菲尔德与他的同事们于2月18日在费尔班克斯附近的阿拉斯加大学泊克福莱特(Poker Flat)研究试验场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探空火箭虽然体积很小,但是其功能却是很强大的。该研究项目是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帮助下,建造一枚46英尺,大约为14米高的火箭,发射至217英里(349公里)的近地轨道上,测量当极光出现时电和磁的活跃情况。本张照片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李温菲尔德(Lee Wingfield)拍摄。

惬意的天空观察爱好者与天空中的极光

2月20日,一位天空观察爱好者位于挪威卡拉绍克地区,并斜倚在雪地车上昂望极光。极为强烈的极光常常与太阳表面活动有关联,比如日冕物质抛射等,这个现象是太阳表面巨大的带电粒子云爆发并抛入宇宙空间中。当日冕物质爆发对准地球时,位于轨道上的太阳观测卫星就会提前一天或者两天做出预警。但是2月中旬的极光事件却与此类现象无关,也就是说当时太阳表面并没有出现日冕物质抛射,因此科学家推测其与磁场有关。本张图片由米歇尔(Michelle Schantz)拍摄。

美国宇航局高级探测器发现异常活跃区

图中显示了位于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地区,探测极光的火箭正在发射的情景,它将上升至数百英里的地球近地轨道上测量极光。空间科学家马克・莱萨德认为这枚探空火箭的任务是研究2月中旬发生的磁暴现象,探测结果发现部分太阳风粒子击中了地球磁场。太阳风是流动的带电粒子流,可从太阳表面出发向四面八方释放。本张照片由凯西・汤普森(Casey Thompson)所拍摄。

此外,研究人员还首次得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的数据支持,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太阳表面发生的事件等。当研究小组发现一个可疑的活跃区域可能导致了大量粒子的涌入时,他们使用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要素与同位素成分高级探测器,并最终得到了一个小时的极光预警时间。莱萨德认为:当这颗高级探测器发现异常活跃的区域时,我们就意识到接下来就会发生特别的事件。

挪威北部雪景与极光构成的美丽画面

图中为2月12日在挪威北部特洛姆斯附近的Ersfjordbotn村庄上空的极光情景。地面上的挪威雪景与天空中震撼的极光共同构筑了这幅极佳的长曝光照片。通常我们所提到的极光都常见于高纬度的两极地区。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太阳表面出现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在靠近赤道地区的人们也会看到极光现象。随着太阳在最近数月内活动性趋于极大,靠近赤道的地区就可以观察到一般只有在南北极地区才能看到的极光。本张照片由欧洲新闻图片社特雷齐尼(Martial Trezzini)提供。

极光与星迹

2月19日晚,一位天空观测爱好者、密歇根州居民肖恩・马龙(Shawn Malone)拍摄到星迹划过极光的罕见照片。图中不仅呈现了天空中的美景,地面上发光冰冻的湖面正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Superior),本张照片共曝光17分钟。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