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探测器拍摄到的画面显示格拉希门克彗星上出现一张人脸模样

霓裳梦颜 宇宙探索 2019-07-26 16:06:01 0 0

“罗塞塔”探测器拍摄到的画面显示格拉希门克彗星上出现一张人脸模样

“罗塞塔”探测器拍摄到的画面显示格拉希门克彗星上出现一张人脸模样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学(罗辑/编译):随着欧洲“罗塞塔”探测器抵近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这颗巨大的“太空岩石”开始露出其真实面目,根据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消息,“罗塞塔”探测器拍摄到彗星上特殊的表面结构,其酷似一张巨大的人脸!乍看之下这张脸上还存在眼睛、鼻子和嘴巴等结构,对于太空爱好者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使得格拉希门克彗星的调查更加吸引人。

从图中可以看出,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非常崎岖不平,拥有奇特的表面结构,整体酷似一颗花生,坑坑洼洼的表面使人产生一种恐怖的感觉,在图右下方的位置还有一个巨大的阴影区,而酷似人脸的结构就位于阴影区的上方。极为不规则的外形暗示这颗彗星此前受到过超乎想象的碰撞,这是我们首次在如此近距离的位置上拍摄到格拉希门克彗星的高清照片,科学家认为表面不规则的地形对“莱菲”着陆器而言是个不利的消息,能否成功登陆还取决于欧洲空间局是否具备先进的地形捕捉能力。

格拉希门克彗星上出现人脸的结构其实是一种幻象性错觉,这种错觉产生带有随机性,当我们看到某一物体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品、事物有些相似时就会产生类似的联想。科学家认为人脸造型是我们丰富想象力的体现,主观意识上构思出彗星崎岖表面的形状,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地将某个场景引导向我们所熟知的事物。

比如1976年美国宇航局“海盗”1号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脸型地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火星人的杰作,就像埃及金字塔那样属于智慧生物的建筑,根据“海盗”探测器的首席科学家Gerry Soffen介绍:“火星人脸”形成于光和影子的相互干扰,其实是Arandas撞击坑和Bamberg 撞击坑共同组成的结构。后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新的火星轨道探测器拍摄到“火星人脸”的最新画面,证实了这不是火星智慧生物的杰作。

相关报道:“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的“人面”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科技日报(张梦然):“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于8月6日已成功“踏入”目标彗星的轨道,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探视彗星这一神秘天体的真容。而日前,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于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幅“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照片,在该照片的右下角,人们竟然能够清晰地看到类似一张人脸的形象。不过,科学家指出,这仅仅是“幻想性视错觉”的产物。

作为欧洲空间局组织的无人太空飞船计划,“罗塞塔”号已成功抵达目标彗星,并有望在今年11月份成为第一个登陆彗星的人类探测器。其目标“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平均直径约4公里,诞生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初期。科学家认为研究这些彗星,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原始化学组成与状态,还有望揭开地球生命诞生之谜。

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8月12日消息称,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日前的一个新发现,在太空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由“罗塞塔”号传回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高清照片上,赫然出现了一个人脸的轮廓边缘。不过,在科学家看来,这仅仅是“幻想性视错觉”的产物。它与此前很多次太空发现人脸的事件一样,是人类生理机能带给我们的虚幻惊喜。

所谓幻想性视错觉,是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将模糊、随机、彼此并无必然联系的事物赋予关系和意义。觉得云朵像动物、汽车前灯和进气格栅像人脸等都属于此。其中人脸是最常见的假象物之一。在科学家们看来,人类的眼睛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识别出脸部形象,以此来从人群中找到家人朋友。而这一能力也具有“副作用”,即让我们的想象力变得“过剩”,从一些并无意义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中,“发现”人脸之类符合我们认知的东西。

有趣的是,这一现象在天文学界已经发生不止一次。其中最著名的包括1976年7月25日“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于红色星球表面亚兰斯与班贝克火山口之间发现的人脸。那张让人印象深刻、栩栩如生的形象一度引起轰动,甚至被很多人看作是智能生命在火星留下的纪念物。不过201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高分辨率图片已确认,“火星人脸”其实是沙漠中央区的一座布满岩石的平顶山而已。用“海盗号”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加里・索芬的话来说――这不过是光、影给人类开的一个玩笑罢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