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古今沉船宝藏

归人 未解之谜 2019-01-27 06:32:02 0 0

  (1)西沙群岛海域发现古代沉船。

  1998年的夏天,在宁静炽热阳光下行驶的”琼海00389” 号船拖着一只小艇,艇后漂浮的水手通过水镜仔细向海下搜寻。忽然,几座石雕吸引了他的目光,仔细一看,是一只整服威仪的文官雕像,头部已断落,颈上长着一株珊瑚,旁边还卧着一头石狮。他兴奋地抬手击水发出信号,在船上焦急守守候的人顿时来了情绪,并有序地投入到水下录像、测绘、打捞遗物等工作中。这是探访西沙群岛水下文物的一个细节。

  中国水下考古者认为,目前中国水下考古的主要任务是重现久已消失的海上丝绸之路,而寻觅西沙群岛的水下遗物尤其是沉船遗址,是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途径。 1975年,广东省考古工作者在西沙j匕礁调查时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唐人青釉罐和青釉碗.便是当时沉船遗留下的物证。宋元明时期,西沙群岛的暗礁仍是阻碍频繁往返的中外船只的一道天然屏障。根据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示意图,每次都由南京出发经福建、台湾海峡、南海至越南南部,西沙群岛正是这条主航路的必经之地。这是曾经挡住了多少航船的去路.无人知晓。

  (2)辽宁绥中水下发现满载元代瓷器和铁器的商船。

  中国海上丝路,也即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及航海贸易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由今广西、广东、福建及浙江一带的港口出发,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另一是由渤海湾及东部沿海海口出发,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辽宁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元代沉船遗址属于第二条航线。1991年7月,绥中县大南铺村的渔民在捕鱼时打捞出一批古代瓷器,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征集到584件,初步鉴定为元代磁州窑的产品。历博水下考古研究室接到消息后随即赶赴打捞出瓷器的地点进行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初步断定为一沉船遗址,并拉开了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的序幕。

  寻找辽宁绥中水下沉船遗址时。检测到一号点水深11.1 米,水下有大致呈南北向条形物,长约25米,宽约5米,类似于船体结构。该海域水下地貌复杂,有三道大的沙岗,只有在通大潮时才露出水面。其他小沙岗星罗棋布,形似暗礁,对来往船只形成很大威胁。遗址中的沉船是一艘满载元代磁州窑瓷器和铁器的商船。船长约21米,宽约6米,船体已被小虫吃掉,只剩下船体中和散落在周围的大量元代铁器和瓷器。从残存情况观察,原来船舱内是将铁器置于下层,瓷器覆盖在上面,故散落在周围的主要是瓷器。瓷器大部分是磁州窑的典型器物,并不乏龙风罐婴戏罐一类精品;也有纯白釉的梅瓶,仿建窑的黑釉瓷器和绿釉瓷。现在散落的瓷器已大都打捞出水,仅完整的磁州窑瓷器就有一千余件。根据资料对比,可推断装运的瓷器产于磁县观台窑。同船铁器很可能与瓷器产自同一地区,因磁县在宋元时期也是全国主要的冶铁地点之一,但经过七百余年的海水浸泡,铁器已被锈蚀磁结成火块。根据沉船现存主体的体积推测,这条船的载重量应在一百吨左右,而沉船的确切年代应是元代晚期。

  (3)外国公司希望与中国共同发掘。

  在海上丝路这条上下千年、连贯亚非欧大陆的古老航道下,隐藏着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见证。1972年,在珠海市三灶岛草堂湾发现一条古沉船,当地村民多次潜入沉船探摸。发现舱内有香果和槟榔,香果药味很浓,估计是唐代阿拉伯国家的商船。船木经碳14测定,结论为稍早于唐代。1987年8 月,交通部广州海难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广东省台山县川山岛附近海面进行探测作业时,发现了一艘南宋到元代的沉船,并打捞出了二百多件宋元瓷器。还有银锭、铜钱、锡壶和镀金腰带等物,进而推测沉船是一艘来自南亚或西亚的外国船,来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在满载一船中国货物返航时,在此遇海难而覆没。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带来了东西贸易的新时代,同时也增加了中国海域的西方沉船数量。法国CMAX公司和瑞典东印度公司基金会等机构都掌握了不少有关沉没于中国海域的西方商船的背景资料,并提出与中国共同进行水下考古发掘。据中国专家估计,在数以千计的沉船中,外国沉船大约占30%。

  (4)有望找到世界上最古老的沉船。

  距今约五千年前,山东大汶口文化影响到辽东半岛,同时山东半岛也发现了辽东半岛文化类型器物。距今4000年前,山东半岛的龙山文化扩展到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仅见于辽南,不见于渤海北部其他地区。这表明辽东、山东两半岛的先民不是绕道渤海西岸,而是越过老铁山海峡直接往来的。20世纪60 年代,当地渔民曾在山东长山列岛的南五岛与北五岛之间的砣矶岛附近的海域中,打捞出完整的岳石文化时期的陶罐,陶器表面布满沉积在上面的细小海生生物遗骸。可以肯定曾长久淹没在海水中。由于器物完整,可推测是当时随沉船而落人海底的。岳石文化距今四千年左右,如果这里有岳石文化的沉船,那将是现今世界最古老的沉船。1979年,在山东庙岛群岛黑山岛附近的海域找到了汉代遗物,又在庙岛西海塘近岸处的海底,发现了数片在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陶片.当然还有—些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这些零星的发现,虽然不属于沉船遗迹的范畴,但至少提高了这一带海域中存在岳石文化乃至龙山文化沉船的可能性。

  (5)元军大战为南海遗留了数以千计的沉船。

  从1278至1279年,宋元军队在海上先后进行了甲子门海战中十字门(今珠海横琴岛与澳门三岛间的狭窄海道)海战.最后对崖门海战、宋军被元军包围,2000多战船只逃脱 800艘,其余全部覆没。南宋宰相陆秀夫背负幼帝在临海的奇石上跳海自尽,南宋王朝遂告灭亡。

  1991年至1992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员曾先后三次在银洲湖进行水下调查。在第二次调查时使用旁侧声纳对奇石周围的海域进行寻找.确定了儿个沉船点。第三次调查时,则在这些地点潜水取了一块船板,C14测定,年代为距今690十60 年,正和史书所载的宋元海战年代基本相符。

  台风、暗礁等自然灾害曾使那些漂泊的商船沉睡海底,战争等人为因素又增添了无数水下遗迹。据专家估计,在中国沿海有不少于3000艘的古代沉船。然限于人手和财力,目前已着手挖掘的古船遗址尚不足沉船总数的百分之一。

  中国领海疆域辽阔,5000年华夏民族创造了无比灿烂的人类文明。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辉煌无比的古代文化艺术与外交活动,因各种原因消失在领海内的宝藏,简直让人无法评估!作为中国人,我们期待着民族骄傲与自豪的历史记录早日浮出水面!

世界各地沉船宝藏 足能买下整个日本

世界打捞业巨头美国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在大西洋海底一艘古老沉船上起获了重达17吨的殖民时期金银财宝,总价值至少为5亿美元。该公司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出水”的最大一笔海底沉船宝藏。

在人类征服海洋的历史中,难以计数的船只葬身海底,消失于人间。其中一部分沉船装载有数目惊人的黄金、文物、艺术品等珍贵货物。据估计,现今躺在世界各地海底的沉船财宝如果能够被打捞出来,总价值将达到数兆亿美元。

每一艘沉船都留下了一个故事。它们像是一种历史化石,记载着文明和愚昧的遗迹。小海米们一定想知道世界各地的海底究竟还有哪些著名沉船吧?一起来看看吧。

海底沉船

1.西班牙“阿托卡夫人”号 沉没时间:1622年

宝藏:40吨财宝,价值约4亿美元

当年,西班牙对南美洲殖民财富的掠夺采用了最野蛮的方式,一船又一船的金银财宝成为殖民掠夺的罪证。1622年8月,“阿托卡夫人”号所在的船队载满财宝从南美返回西班牙。当船队航行到哈瓦那海域时,飓风席卷了船队,“阿托卡夫人”号很快沉到海底。

西班牙“阿托卡夫人”号

“寻宝人”梅尔·费雪全家人一起开始了下水搜寻。他们一丝不苟,只要看到不是石头的东西都要用金属探测器探测。1985年7月20日,费雪和家人终于找到了“阿托卡夫人”号。

这个号称海底最大宝藏的沉船上有40吨财宝,其中黄金就有将近8吨,宝石也有500千克,所有财宝的价值约为4亿美元,费雪成了富翁。寻找“阿托卡夫人”号的事情也在美国成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2.英国“苏塞克斯”号 沉没时间:1694年

宝藏:价值24亿英镑的金币

1694年2月,英国派出了以皇家“苏塞克斯”号为旗舰的一支海军舰队前往地中海,增援在那里与法国交战的英国部队。

据文件记载,“苏塞克斯”号还肩负一个秘密任务,它运载了大批金银财宝,意在用这些财宝拉拢意大利的萨伏伊公爵加入反对法国的联盟。然而,舰队刚刚航行到直布罗陀海峡就遭遇海上风暴,“苏塞克斯”号不幸沉没海底。

英国“苏塞克斯”号

奥德赛公司于1998年开始寻找“苏塞克斯”号,并在4年后宣布其已在水下发现沉船的踪影。奥德赛公司随即与英国公司签订合约,负责打捞这艘沉船。 然而,西班牙不久便要求也从中分得一杯羹。

“苏塞克斯”号

满心欢喜展开打捞活动的奥德赛公司受到西班牙军舰的阻挠。奥德赛公司称,当时双方剑拔弩张,西班牙军舰距其主要打捞船仅咫尺之遥。针对西班牙方面的刁难和阻拦,英国国防部发言人重申了英国拥有“苏塞克斯”号及船上财宝的立场:“苏塞克斯”号是英国的财产,不管它沉没在哪里。

3.西班牙“圣荷西”号 沉没时间:1708年

宝藏:载满金条,至少值10亿美元

1708年5月28日,一艘西班牙大帆船“圣荷西”号缓缓从巴拿马起航,向西班牙领海驶去。这艘警备森严的船上载着金条、银条、金币、金铸灯台和祭坛用的珠宝,这批宝藏据估计至少值10亿美元。

西班牙“圣荷西”号

当时,西班牙正与英国、荷兰等国处于敌对状态,英国著名海军将领韦格正率领着一支强大的舰队在附近巡逻。然而,“圣荷西”号船长费德兹全然不顾,天真地认为大海何其大,怎么会这么巧遇上敌舰呢?

西班牙“圣荷西”号

6月8日,当费德兹在加勒比海惊恐地发现前面海域上一字排开的英国舰队时,顿时傻了眼。猛然间,炮火密布,水柱冲天,几颗炮弹落在“圣荷西”号的甲板上,海水吞噬了巨大的船体。

1983年,哥伦比亚公共部长西格维亚正式宣布:“圣荷西”号是哥伦比亚的国家财产,不属于那些贪得无厌的寻宝者。人们估计,哥国政府已经勘察出沉船的地点了,尽管打捞费用高达3000万美元,但它与这批宝藏相比算不了什么。

4.“巴图希塔姆”号 沉没时间:唐朝

宝藏:6万件中国8世纪陶瓷制品

47岁的德国人蒂尔曼·沃尔特法恩因从东南亚海域打捞出一批价值连城的中国珍宝,转眼变成超级巨富。当年,他听一个印尼雇员讲了沉船故事,说船中可能有珍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沃尔特法恩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对这条沉船产生了浓厚兴趣。沃尔特法恩从海底共打捞上6万件物品,其中包括陶瓷酒壶、茶碗、刻有浮雕的金银餐具等。

“巴图希塔姆”号

这些珍贵物品都是产自中国的8世纪陶瓷制品,当时中国唐代的商人将中国瓷器装上阿拉伯的独桅三角帆船,然后出口到马来西亚等地。

研究表明:这艘船可能是在东南亚海域遇暴风雨袭击后,撞到水下暗礁沉没的。考古学家表示,“巴图希塔姆”号沉船向人们展现了无可争辩的事实,那就是在12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发展海上贸易。

5.西班牙黄金船队 沉没时间:1702年

宝藏:5000辆马车的黄金珠宝

1702年,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黄金船队”在大西洋维哥湾被英国人击沉,从而留下探宝史上一大遗案。当时西班牙国内财政困窘,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遵命载着从南美洲掠夺的金银珠宝火速运回西班牙。

西班牙黄金船队

在6月的一天,正当“黄金船队”驶到大西洋维哥湾时,突然一支英、荷联合舰队拦住去路,绝望的 “黄金船队”总司令下令烧毁运载金银珠宝的船只,维哥湾瞬间成为一片火海。

西班牙黄金船队

据被俘的西班牙海军上将恰孔估计,约有5000辆马车的黄金珠宝沉入了海底。尽管英国人多次冒险潜入海底,但仅捞上很少的战利品。于是,这批宝藏强烈吸引着无数寻宝者。从此,在方圆近1000海里的海底,涌现了一批批冒险家身影。

 6.“中美”号淘金船 沉没时间:1857年

宝藏:淘金汉用血汗换来的黄金

公元1849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一时间掀起了淘金热。西部和东部的冒险者云集于此,为一寸矿地而争夺、火拼。整整8年后,一群群人带着用血汗换来的黄金准备回家,结束这种残酷危险的日子。

1857年9月10日,他们乘坐的“中美”号汽船在巴拿马海域遇上飓风。妇女和儿童被送上救生艇获救,但423名淘金汉连同那无法估量的黄金葬身海底。

“中美”号淘金船

著名的寻宝专家史宾赛对“中美”号汽船表示了强烈兴趣,他已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来寻找“中美”号,并深信已找到该船沉落的确切地点,并希望尽快打捞出这批黄金。史宾赛似乎为解开加州宝藏之谜带来一线光明。

7.纳粹宝船 沉没时间:1943年

宝藏:50箱金银珠宝,价值25亿美元

“二战”期间,希腊的北部港口城市达萨洛尼卡是犹太裔希腊人的聚居地。德军入侵希腊后,一个名叫马克斯·默滕的高级军官向当地的犹太裔希腊人发出威胁,称只有交出自己的钱财,才可以免于被处决或被送往集中营。

纳粹宝船

犹太裔希腊人不得不将自己的财产和宝物倾囊拿出。就这样,价值无从估计的财物珠宝全落入了默滕的腰包。1943年,德军开始节节败退,默滕将搜刮来的金银珠宝装上一艘渔船逃走。船只行驶到希腊达萨洛尼卡海域时,遭遇事故沉没。

1999年,自称“X幽灵”的不明人士声称,他曾和默滕住在一间牢房之中,两人一起度过了两年的铁窗生涯,他得到了默滕的信任,并取得了沉没地点的详细资料。希腊《民族报》率先披露了此事,大多数媒体则称宝藏中有50箱金银珠宝,其价值更达到了惊人的25亿美元。

自此打捞工作被提到议程上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可是在接下来的打捞过程中,潜水员们并却没有找到沉船。打捞人员甚至动用了先进的声呐定位系统,但至今依然一无所获。纳粹运宝渔船的准确沉没方位至今仍是一个谜。

 8.日本“阿波丸”号 沉没时间:1945年

宝藏:黄金40吨,价值50亿美元

“阿波丸”,一艘令全世界所有打捞者魂牵梦绕的沉船。传说中,那是一座重达40吨的金山。1945年3月28日,“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阿波丸”航行至我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数枚鱼雷击沉。

日本“阿波丸”号

据美国媒体1976年11月号特刊报道,“阿波丸”上装载有黄金40吨、白金12吨,大捆纸币,工艺品、宝石40箱。

“阿波丸”号

据估计,“阿波丸”号最低可打捞货物价值为2.49亿美元,所有财富价值高达50亿美元。除了这些金银财宝,“阿波丸”沉船上很可能还有一件无价之宝。

据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有可能在“阿波丸”上。中方曾于1977年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打捞,未发现传言中的40吨黄金与“北京人”头盖骨。然而有学者认为,因为那次打捞不完整,无价的珍宝也许仍静躺在海底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