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三大憋屈:海王骗炮,捞女从良,海清买房

余香 热点新闻 2022-03-26 13:45:01 0 0

熬夜看完《心居》原小说,解开了电视剧给我带来的诸多迷惑。

迷惑次要围绕海清演的女主冯晓琴。

忽而女结婚员,忽而绝望主妇,忽而满门捞女,忽而新独立女性。

人设割裂,哪个都像真的,于是哪个都没法自相矛盾。

看表面,是个穷酸主妇。发量稀疏,花式老旧,还油了吧唧,贴着头皮。

长相卡在海清一档是天生没方法,眼眶凹陷是自然衰老,都不用说。

只是头发最能反映生活精致度。

这是一出场,就直白地通知观众,此人家底最多中上等,也不好装扮,吃穿用度都够糙。

却整天被婆家人疑心花头精,随时要搞外遇,敲竹杠、携房逃窜。

你说冯晓琴在麦当劳偷厕纸,命令老公在单位多接两壶纯洁水回家我倒是信。可说她搞三搞四搞瞎八,真实也太高估她。

佩服海清教师的职业肉体,素到近乎蓬头垢面,跟只会批量复制顾佳的童瑶构成鲜明比照。

只是她跟《心居》剧组,还是不能免俗地站在高处去想象穷人有哪几种穷法。

既要展现她精刮上算,嘴甜、眼毒、硬心肠,满腔本地人远远比不上的高心气儿。

同时还让她整出给手打围巾缝假 LV 标,给地摊货书包贴假阿迪牌这种十三点掌故。

到上海十几年,当外来媳妇 8 年,跟本地人一样鸡娃弹琴、补习、上名校,还深谙新婚姻法。

晓得怎样借款买房、怎样在房产证署名,能占最多份额。

她晓得住什么层次的房子,就是什么层次的人,居然不懂山寨贴牌会被洋气老上海笑到喷出隔夜的 Espresso?

最最迷惑的,还是她的独立觉悟之路。

一家三口,吃住公公包,大姑姐帮养孩子,连老家的妹妹来上海打工,都在她婆家白吃白住。

每天过着近乎无本钱的生活,可结婚 8 年,存款居然只要 3 万。

要么是云山雾罩的高贵内娱人,摇摆红酒杯摇出来的数字。

要么暗示她老公如数上交的工资都被她暗地里转移了。

冯晓琴满口要改命,改全家的命,做面子咖啡市人。

可终身要强的方式,是终身吃定老公。

手握 3 万就要买毛 300 万的房子。

首付全靠借,房贷则寄予在老公永远考不出的财会证上。以他们 8 年只存 3 万的支出程度,要还 800 年。

当然若真较真,银行也十成十不会批贷给他们。

那就是持续咬住公公的教员程度退休金、单身大姑姐的千万年薪不抓紧,再伸手白拿一套房。

还方案着小房换大屋,把老爸老妈私生子全接过去,完成全家落户大上海的美妙愿景。

说声捞女不冤枉。

不然 8 年来,把强逼老公考证下的无用功,拿去鸡本人,别说财会证了,本科加公务员都考上去了。

至于她老公一家,为何一边看不上她,一边又让她吃死?

电视剧里说是冯晓琴死缠烂打,玩命倒追,未婚先孕带球闯门。

她不靠表面,也不靠嗲功, 独一专长是买汰烧。等于是靠做住家阿姨的手艺,把婆家吃干抹净。

美梦最终因老公不测逝世而中缀。

一夜之间,她又从捞女变成独立女人。

公公给孙子的学费分文不收,买菜钱也算得清清楚楚,不多揩一滴油。

一身邪气、两袖清风,整天送外卖、谋划建托老所,自食其力。

最新一集,海清教师还特别加了句旁白:

我协助这些老人,觉得老人们需求我,我就被这座城市接纳了。

独立女性又变成了品德模范。

转变太过忽然,并没激起励志心意结。最多只想问她一句:早干吗去了?

忽而外来妹人心缺乏;忽而家庭主妇的休息价值被无视;

忽而独立女人崛起;忽而打动上海,打动你我。

跟一切的短视频碎片剧一样,什么热搜话题都沾一点,以致于无法连成一个完好的人。

很像我给《三十而已》女主写的那篇→王漫妮还不如大小气方做个捞女。

冯晓琴也是,还不如大小气方做个捞女。一定比如今这个逻辑断裂的人设出彩多了。

国产剧不敢表现女人的真实愿望是个老话题了。

以往写到这里,我会比照经典老剧里的坏女人,说她们多么平面、生动。

而且正是由于女人终年被规训成要无欲无求、爱的贡献,更显那些贪财好色、无私自利的女人,别有新意。

但由于这类角色消逝太久,以致于说来说去总是那几位。(没看过的新冤家,后台点播渣女系列)

连夜翻完原小说,才发现不必去别的剧里找反例。改编前的冯晓琴,就足够精彩了。

假如按原著拍,前文那些自相矛盾的中央,就都合理了起来。

冯晓琴出场 30 出头,结婚时刚过 20,跟她后来当小三、揩油赚益处的小妹,都是一等一的美丽。

十几岁独闯上海,做低门槛销售,陪笑陪酒,偶然也陪出屁股让人摸一把、捏两下。

洗脚城胖老板朝着她胸口蹭过去,带着满嘴烟臭味。

十几二十的小冯跟本人说,那是香的,大上海的香。

隐隐能觉得到作者对沪飘女孩的苛刻。

但就跟我们要允许影视角色有品德瑕疵一样,苛刻甚至成见也可以是一种态度,可以被表达出来。

是非对错另说,表达没有错。

总比国产剧女主只能做真善美或许大女主工具人强。

冯晓琴在洗脚城看法了展翔,就是张颂文演的童瑶女神的舔狗。

晓琴一口一个爷叔地冲他发嗲。爷叔翔把她引见给了女神的弟弟,也就是她后来的老公顾磊。

家境不差,祖传老上海,腿有残疾,好在脸还娟秀,至多比整天吃她豆腐的洗脚城胖男人清新多了。

初中学历的冯晓琴其实是高攀,于是半推半就。

本地女孩看不上顾磊,他快三十了还没谈过冤家。

初识这位十几岁就生过孩子,风月场里打过滚的小美人儿,还比本人年老快 10 岁,自但是然一见钟情。

姐姐、爸爸怎样劝,也劝不分了。

小说里的冯晓琴,不会像海清似的,把老公当儿子训。

但也不是老实主妇,不会兢兢业业服侍一大家子吃喝拉撒。

老公没本领,赚不来钱,她持续卖保险、做传销,还为此进过拘留所。

偶然也为了签单陪酒陪洗脚。有次喝大了,衣衫不整被男人抬回来。

家里的老公,功能力和任务才能一样废。废到疑心儿子不是本人亲生的。

能干自大的老男人对上真花头精,可不一个整天翻把戏,一个整天狐疑对方要捞一笔就跑。

看完小说,忍不住感慨,虽说自给自足最荣耀,但跨越阶级最便当的方式,还得是结婚。

帮冯晓琴算了笔账。

上海的住家阿姨,人均工资 7000 来块。

假定 8 年前就这个行情,没涨过薪,冯晓琴不吃不喝全存起来,最多能存 70 万。

老公家市中心的三室一厅,就算是 20 年房龄的老小区,最多也只能买十来个平方?

不对,外地户口且独身未婚,在上海没有买房资历。想把全家带来落户,那是天方夜谭。

这个号做了两年,我也写了两年:女人要独立;靠谁不如靠本人;谁有都不如本人有;拿结婚证当终身休息合同,还不如真去考个铁饭碗 ……

是心里话没错,但在越来越严的限购政策;居高不下的房价;还有比房价更不可跨越的户籍壁垒 ……

在每套理想组合拳面前,你当然可以高喊 " 女不强天不容 ",跟它贴身肉搏,就靠一双手。

但后果往往是鼻青脸肿,摔趴下。

于是一批人加入,一批人跟上。一批又一批,一批又一批,类似的青春就都留在这里了。

当然还是有人坚持不下场,持续做睡不醒的梦,像王漫妮。

心比天高,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下流人士,还得长得帅,能跟她谈天谈地谈爱情。

顾磊这样的土著窝囊废,她是看不上的。

于是白昼兢兢业业做柜姐,早晨回到每月 5000 块的出租屋里,哭诉有钱佬都是海王骗炮。

冯晓琴的终点低得多,连高中都没上过,但她比王漫妮想得明白。

她从一开端就明白婚姻的实质是各取所需、利益互换。

虽然像张爱玲吐槽的女结婚员,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的女人,只能靠嫁人为生的职业老婆。

但用上海户口和祖传老房子,换保姆级效劳、性效劳、生儿子效劳的阳痿男,也没高贵到哪里去。

不晓得电视剧会怎样改冯晓琴的结局,这里先不存款剧透了。

说个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情节,剧里已删。

老公不测逝世,冯晓琴靠嫁人换来的往上爬的梯子,忽然摇摇欲坠。

婆家人一夜之间换了冷脸,他们随时都能够把梯子撤走,让她摔回地底下。

当女结婚员虽然是捷径,但说究竟,还是把人生希望寄予在他人身上。

能够很快,但不可靠。

婆家接连办了两场丧宴,两场都是冯晓琴一团体站在饭馆门口,没人搭理,都只要堂弟媳走了过去。

冯晓琴是美丽的穷女人,家族阶级链里的最低端。

堂弟媳是不美丽的官二代,这个链条里的最下层。

两个出身、长相、心眼灵敏度天差地别的女人,站在一同抽了根烟。

大白昼的,两个女人聚众吸烟,总是被过路人斜眼旁观、指指点点。

就像女人假如像男人一样活着,一样贪心重欲、痴情重前程,再披个事业为重,或许至死是少女,至死不懂事的金钟罩,那就是坏女人。

冯晓琴就是这种坏女人,虽然她总是咬着牙在心里说:我没你们想得那么坏。

绝对的,堂弟妹就是好女人。

出身好,人单纯,不只不做捞女,甚至本人就是大肥鱼,让男人好一把捞。

冯晓琴天经地义妒忌小弟妹,她一生苦苦追求的,人家连看都懒得看。

但她没想到,小弟妹也羡慕她。羡慕她会讨男人欢心。

" 嫂嫂,你教教我,怎样才干把生活过好?"

冯听到前半句,凛然一惊。心想怎样会问我?你明明要什么有什么。

她还不晓得捞男堂弟在官二代老婆身上捞残缺处后,转身就出轨了冯晓琴同款美丽妹妹。

一个嫁给了利益,一个以为嫁给了爱情,后果异曲同工。

大红证书前面,都是一地狗血,一地腌臜。

在那一刻,两个阶级天差地别的女人,完成了传说中的对等。

虽然只要一根烟的时间。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