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成这样,别拍了好吗

红尘 热点新闻 2021-12-21 09:17:58 0 0

古装剧被诟病许久,往年尤其剧烈。

前阵子的古装丑男,就掀起一波童年经典的反向安利。

审美升级,似乎曾经成了古装剧一个景象级成绩。

若往深了挖,一篇文章恐怕难以道明说尽。

索性就只看最直观的一点:像不像。

还记得前些日子看《嘉南传》,看得飘一脸问号。

女主姜保宁(鞠婧祎饰)好歹也是自小在深宫长大的嘉南郡主。

后果,动不动就坐桌子、靠柱子。

走起路来,甩手晃肩,蛇形走位。

连旁边的婢女都比她像大家闺秀。

唉,又一部披着古装皮的古代剧罢了。

小本钱古装剧,尊重观众智商的良知精品,有,但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粗糙的服化道和半永世棚拍。

而大 IP 古装剧,画面制造虽有看得见本钱的精巧。

但似乎背负的等待越高,越容易落当选角不适配的窠臼中。

一言以蔽之:古装剧没有了 " 古味 "。

更糟心的是,这样的古装剧,越骂,越火,越多。

好一个虚伪昌盛的古装市场。

前阵子古装丑男被嘲出圈,我们常感古装市场日渐式微。

而所谓古装丑男,身上似乎都有一个通病——

割裂感太重。

这种割裂感表现在演员与古打扮相上。

先来看看合适古打扮相的长相需求具有什么 " 硬件 "。

概括起来,大致就是一个 " 正 " 字——

长相周正、脸型流利、五官量感正好,且骨量充足。

最典型的古装男神,比方," 天涯四美 "" 南焦北古 " 等,大多契合上述条件。

对称度高,是合适古打扮相的重要条件。

而反观如今被诟病的古装男演员,大多就是败在 " 正好 " 二字上。

不是脸型太长,就是线条凹凸太过,不够流利。

比例失衡,五官量感过大或过小,也会毁坏这种美感。

比方,眼睛平面度不够,需求暗黑系眼影来凑的于小彤。

说来怪惋惜的。

少年时期的于小彤五官量感虽小,但脸型流利收窄,搭配起来量感适中。

而长大后脸部骨质变大,五官量感却没变,招致脸部留白太多,太小家子气。

加上浓墨重彩的一撇刘海后,真实惨不忍睹。

五官量感小还有一个例子,邢昭林。

脸型不流利,且五官量感小,只歪不正。

但,是不是骨骼感重就好呢?

也不是。

量感太重、下颌过宽,一样发生反效果。

比方杨祐宁,宽下颌、五官量感过大,豪迈粗暴,哪有古装美少年的样子。

而我们常说的古装美男,既有容颜上的个性,气质上也有古典味。

文弱书生如公孙策(任泉饰),眉眼平和、书卷气十足。

脸部骨量充足,中和了五官带来的优美。

病娇美男如欧阳明日(乔振宇饰),温润如玉。

眼波流转间,有我见犹怜的易碎感。

翩翩公子如花满楼(张智尧饰),不笑时嘴角也轻轻上翘,让人心生好感。

张智尧的嘴唇尤其有辨识度。

招牌歪嘴笑,更添一丝风流神韵。

小鱼儿(张卫健饰)的灵动机警,则得益于张卫健那颇具灵气、水汪汪的双眸。

发现没?

这些风华绝代的古装美男,之所以能成为时代记忆。

不只在于演员长相周正,契合古装剧对演员长相硬件的严苛要求。

更在于,演员的五官特征,能映托出角色特性,还能起到为角色减色的作用。

这也是如今有些古装剧,演员长相与角色之间存在割裂感的症结所在。

不信你看。

猜猜这位小哥是什么身份?

答案是:

土匪。

出自小本钱翻拍剧《花好月又圆》,原版是有数人的童年经典《上错花轿嫁对郎》。

这白净稚嫩的脸庞,自称土匪,恐怕连本人都不信。

当下古装剧选角之大胆,魔幻至极。

在 " 颜值即正义 " 的古偶市场,频频呈现演员长相、扮相缺乏以支撑美男角色的事故。

就算长相过得去,气质与人物也不贴脸,更别提减色了。

当国剧纷繁挤向古装市场,想分一杯羹时。

却连选角这种最根本的审美都丧失了。

演员外貌条件与古装不契合却硬演。

既难为了对手演员,也毒辣了观众的眼睛。

演员长相和妆容适配古装,是古装审美最根底的一步。

更进一步的,是仪态。

扫尾说的,演员没有古典味,其实是仪态不够伸展优雅。

圆肩、驼背、脖子前倾 ……

这种仪态成绩在很多古装剧中并不稀有。

杨幂算老脖子前倾人了,这个坏习气在新剧《斛珠夫人》中仍然存在。

通常有舞蹈功底的演员,在古装剧中更能凸显优势。

芭蕾舞专业出身的罗云熙。

芭蕾舞的轻盈乖巧,使得罗云熙的身段举措,也更为伸展仙气。

但也不是每个学舞之人,都拥有优雅的体态。

同为芭蕾舞专业的徐开骋,就有仪态上的瑕疵。

稍有懒惰,就会呈现圆肩、耸肩的成绩。

加下身材威猛壮硕,一不小心就熊化了。

还有《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的男二任豪。

脖子前倾、驼背严重,毫无世家公子哥的精气神。

有的古装丑男在硬性条件上吃了亏,有的则在仪态上栽了跟头。

金瀚的古打扮相其实算不上丑,虽然眼型狭长,眉眼局部不够平面。

但胜在脸型流利、鼻梁笔直,在古装剧中算不上突兀。

但,出演《君九龄》中的京城美男、成国公世子朱瓒一角,还是惹起群嘲。

除了外形与美男不够婚配外,形体上也毫无气度风姿可言。

骑个马都佝偻着背,畏畏缩缩。

比照下焦恩俊扮演的展昭骑马。

什么叫降维打击,了如指掌。

早年的古装剧,演员大多形状举止精确,风姿翩翩。

14 年前的《龙游天下》,国主楚天佑的扮演者王灿,可谓行走的仪态教科书。

不论站立还是坐下,举措洁净拖拉。

内紧外松,外表给人气定神闲之感,实践上肩部和腰部暗暗发力。

左一为王灿

背部直挺、肩颈开阔,颇具国主的威严和风范。

讲话时,头部和手部也会依据台词,配合着给出相应的反响。

或轻轻颔首,或悄悄低头,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古典神韵,似乎从戏曲中走出来的俊美小生。

假如说,古装男演员,仪态上讲求的是伸展二字。

女演员,则要端庄稳重。

现代社会对男子的礼仪要求极为严苛,对应到古装剧中,女演员在礼仪上的要求更繁琐。

练习走姿、站姿、坐姿、行礼等,算根本操作。

既考究速度、节拍,比方,行走时起步慢、停住前也急不得。

同时还要保证挪动的波动性。

有心者,还会提早顺应踩花盆底、戴长指甲。

把角色习气带入生活,直到构成肌肉记忆,才干在剧中 " 运转自若 "。

周迅在《如懿传》开拍前,就有意做长指甲,提早走进角色,以树立扮演的信心感。

到真正开拍时,这种熟习感和行为惯性,才更能协助本人贴近、直至融入角色。

看到这,能够有人要为鞠婧祎鸣不平。

假如说,拿《甄嬛传》《如懿传》与古偶比,有些欺负人。

那看看同为古装偶像剧的《上错花轿嫁对郎》。

与《嘉南传》的姜保宁(鞠婧祎饰)特性类似,李玉湖(黄奕饰)不只性情古灵精怪,而且善武。

就拿李玉湖的站姿来说,双手重搭在腹前,以示端庄。

即使大笑,也是欠身掩面而笑。

更何况,古偶剧本就不该成为古装剧演员仪态不达标的挡箭牌。

一部古装剧,比起群众对服化道的关注,仪态常被疏忽。

但论树立起角色的真实感,营建古典气氛,其实仪态还更重要。

在《我就是演员 3》中,张檬扮演《少年天子》里的皇后,却没出现出蒙古贵族该有的身份与举止。

因而遭到原扮演者郝蕾的质疑。

我不置信你们是贵族

她们是真正的蒙古贵族

所以她的仪态

是从小就被训练出来的

但是那种从小被训练的仪态

是你简直上半身是不动的

古装之所以对演员形状要求更高,就由于古人考究礼仪," 坐 "" 立 "" 行 " 上,都有许多标准考究。

而古装剧,多少是讲述以现代为背景的人物的故事。

神态形体,其实是表达人物身份背景,复原事先生活场景与社会相貌的手腕之一。

假如做不好这点,古不古,今不今的,古装剧原有的魅力就会被大大增添。

精雕细刻,随意糊弄,白白糜费了这一剧种。

近几年古装剧频出,却难出高质量爆款,古装市场日益疲软。

不只是古打扮相和仪态拖了后腿。

更在于,很多古装剧成了流水线产品,同质化严重——

外型逃不过 " 披发、中分 / 丸子头、纱裙、素簪 / 发冠 " 四件套。

剧情烂俗梗也被不时反复运用:

罚跪必下雨、女主摔倒永远能被男主拦腰抱住等。

张卫健在一场演讲中讲述古装剧惯有套路

就算是翻拍后人佳作,也一样被吊打。

不光外型升级,就连那些特性鲜明的经典角色也变了味。

还是那部《花好月又圆》。

从外型、角色、剧情、拍摄场景,全方位把《上错花轿嫁对郎》拉下神坛。

原版最为人津津有味的,莫过于李玉湖和杜冰雁的外型设计。

外型为角色性情效劳,一个灵动,一个端庄,一张同框图便了如指掌。

到了翻拍版里,对标杜冰雁的郡主陆英瑶(孙安可饰),外型上肉眼可见的寒碜。

而对标李玉湖的小丸子(李庚希饰),照旧是极简编发和廉价发饰。

外型敷衍得出奇分歧,角色的身份和特性更是无从显现。

除了外型拉垮,人物也个人降智。

原版中杜冰雁外柔内刚,既能舞文弄墨,又能千里寻夫。

而翻拍版则是把她塑形成无脑 " 花瓶 "。

发现本人被土匪带入营地,不是冷静应对想方法出逃,而是大张着嘴、嗷嗷哭了起来。

方法倒也不是没想过,后果憋了一夜,第二天竟直接向土匪求放过。

作为观众,除了慨叹又一部经典被毁之外,只能祈求翻拍剧别对本人的白月光下手。

可,比一部经典被毁更令人窒息的,只要下一部经典。

按理说,翻拍剧虽难以逾越经典,但珠玉在前,即便照葫芦画瓢,也不至于片面升级到令人发指的境地。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这也正是以后古装剧的吊诡之处——

拍摄条件进步了,质量反倒跟不上。

选秀闭幕,古装剧成为新晋造星厂。

每火一部,准能捧出新流量。

古偶剧、仙侠剧捧出的流量多了,古装剧也就成了一夜爆红的流量密码。

随之而来的,是古装剧沦为了可复制的疾速耗费品。

铁打的外型和人设,只为捧出流水的新流量。

可当捧新人、吸流量成为古装剧的次要目的时,花在打磨剧情和角色上的工夫以及创作空间,势必被挤压。

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营销,并以此转移大众,对形式化古装剧的留意力。

这种功利急躁的习尚,无疑毁坏了古装剧市场的生态。

也正是在这种形式化运作下,古装剧才成了古装丑男的培育皿。

对演员来说。

本身与古打扮相的不适配,终究受限于硬性条件。

而仪态上的缺乏,本可以经过后天努力,将演员与角色气质上的 " 不契合 " 变成 " 相交融 "。

但是,在以后虚伪昌盛的古装市场下,却没人情愿花这个 " 笨 " 功夫。

慢工才干出粗活。

当年一部《红楼梦》,光预备就预备了一年。

87 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

而如今。

求量不求质的流水线古装剧,充其量播种一波粉丝个人狂欢制造的,夸大其词的吹捧外,还能取得什么。

并非飘厚古薄今。

只是看到已经经典频出的古装剧,如今只能沦为捧人工具。

难免让人唏嘘。

更怕的是,把虚伪昌盛当真,将审美升级看作正常。

一朝一夕,经典成了绝唱,才是真的可悲。

这群在古装市场闭门造车的人,该醒醒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