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集,B站9.9,果然是神剧

狗带 热点新闻 2021-12-17 10:41:43 0 0

作者 | 黄靖芳

四千集。

关于电视剧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惊叹的数字。

有这样一部短命的情形悲剧,自2000年播出至今,曾经打破了4000集。那就是《外来媳妇本地郎》。

▲《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举行了"开播廿一年 打破四千集"庆贺活动

12月10日,"康家人"携"兴盛街"一众邻居相聚在这个值得留念的重要时辰,与粉丝互动庆贺,相约5000集,持续再创奇观。

《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然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想,影响颇深。

就比方,乐队九连真人回到广东本地上演时,常常会有一个保存彩蛋——

主唱阿龙用他不算很规范的粤语唱一首看似即兴实则早有预备的rap,其实那正是《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片头曲:

"生仔未必就系福

要娶新抱要分屋

……"

这时分,局面会变得很心爱。音乐节或livehouse里那些又潮又酷、妄自菲薄的年老人,不论是自动与否,身体里的肌肉记忆都会被触发,很快就能哼起这首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浅显歌曲。

▲外来媳妇本地郎片头曲

这首歌,也在B站上被认定为能区分"无效广东人"的神曲。

旋律一响起,个人记忆此时犹如海浪一样蔓延和共享,小时分那些放学回家等着吃饭、看着旭日西下铺满整个屋子、边听着爸妈唠叨声边慨叹读书光阴怎样那么长的记忆,总会逐个显现眼前。

▲B站上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不时飘过——"好思念""从小看到大"等弹幕

《外地媳妇本地郎》通常在周末播出,于我而言还有一个附加记忆——一旦电视剧播完,我就会清醒地认识到,周一开学的日子要到来了,以致于成年后再次听到片尾曲,依然萦绕着一丝童年暗影。

毫无疑问,这部剧的基调是欢乐的,但21年后这部老剧依然火爆着,也许不只是"能让人笑"这么复杂。

兴盛街里有个康家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设定在西关,这是是明清时期广州城西门外一带的统称,根本是如今荔湾区的范围。

▲康家在西关大屋的合照

西关大屋承载了广东人关于家庭最完好的等待:

这里有春暖夏凉、光猛通风、能随时晾晒衣服的大天井,

有宽阔亮堂,一家人可以排排坐的客厅,

还有晚饭时分众人能围坐一同的大饭桌——只需有重要的日子,下面便少不了海鲜、烧腊等固定菜式。

更重要的,是三代同堂的家族生活,让家里从不缺乏人气。

康家的故事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家庭环境。

▲康家的日常

退休的酒楼老会计康伯是地道的广州人,他将心里朴素的愿望寄予在了四个儿子身上,辨别给他们取名光、宗、耀、祖。

▲康家四兄弟:康祈光、康祈宗、康祈耀、康祈祖

《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处处将广东人起名字图吉利这一点"发扬光大",比方康家所在的街道叫兴盛街,二哥二嫂开的茶餐厅是叫"汝好",汝字有三点水,寓意着水为财、财源滚滚来。

▲二哥二嫂的"汝好餐厅"停业

现实上,四个儿子都没有真的"如愿"光耀门楣。他们都有各自的特性,大儿子性情老实,二儿子精明,老三职位最高但也不过是总想升职而不如愿的科长,最小的儿子从小遭到溺爱,既聪明又滑头。但也正是普通打工族的设定,让四个儿子都能"父母在,不远游",真正地生活在父母身边。

全剧的第一集,"懊恼的生日"从康伯的60岁生日讲起,这是一个真正家长里短、也真正广式悲剧的开篇。

生日宴会举行前,他召唤老二以外的三个儿子带回来女冤家,给他送上生日礼物。没想到嘴上说着不喜欢外地媳妇的老父亲,接连迎来了三个外省女生,当场把老人家气得晕倒过来。

▲三个儿子带回来了三个"外来媳妇"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走红,真实表现了踏入2000年后的广州,经济起飞、少量外地休息力涌入这座城市,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相互磨合的进程。

片头曲中"鸡同鸭讲眼碌碌",就是反映单方言语不通的生动表述。

▲康伯和"外来媳妇"的文明差别

有一集提到,大嫂的河南老家亲戚黑子离开康家,他隔半年才洗一次澡、上完厕所不洗手的习气被康家人看在眼里,大家本来非常等待他做手工面条,一下子也由于其卫生习气而变得相当顺从。不过,康家人一同帮他纠正习气,而后来黑子也发现,原来广州人也有着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气,他们在相互监视矫正中闹了很多笑话,却是增进了相互的了解。

▲大嫂香兰

小时分看这样的情节只是觉得很风趣,长大了再重温,就会发现情节的推进让人能逐步对剧里的人物渐渐了解。

正是有了外来媳妇,才有了外来亲戚——

让一个本来不允许有外来人口的本地家庭发生了各种抵触,相应带来了碰撞的情形,和相互理解的时机。

这部剧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成绩稀释在了一个大家庭里,交融进家庭故事里,真实、细腻地出现出来。

▲康家的日常

这种温情,在事先小时分一笑而过,如今回望才觉得它十足难得。

正是剧作所展示的耐烦与幽默,才使得不同人群之间的矛盾不只没有晋级,反倒是不时在含笑带泪中交融,出现了一座城市已经阅历的时代。

弹幕里,如今的许多观众其实曾经想象不出21世纪初的生活了,有人猎奇:"为什么连听电话也要免费?"

▲电视抢夺大战

也有人疑惑:"发短信这么复杂的事情都不会吗"

还有观众很诧异,"有肉有菜的盒饭怎样只需5块钱一盒?"

当然少不了一些遭到社会捶打的年老人慨叹:"原来事先广州中心区房价只需几千块"

……

2000年终的生活,间隔如今不过20年,放到很多人眼里看来像个隔了很久的古早世代。

▲2000年终,电视只要几个频道,康家制定了看电视工夫表轮番看电视

《外来媳妇本地郎》中,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感,是剧集能感动人的根底。

康伯是退休的会计,对价钱相当敏感,被儿媳妇私下里说"算死草"。第一集出场,他从菜市场买菜回来,末了还不忘用电子计算器记下价钱,而生活里更是对每一分钱都很警觉,是典型从小享乐、老年后依然习气"一分掰开两半用"的老一辈。

▲康伯买菜回来后用计算器记账

但偏偏他又很爱在邻居面前要面子。

喜欢下棋,输了的棋总是想"悔棋";街道里有本人写的黑板报恨不得整条兴盛街都要晓得;邻居家的孙子到海内参与夏令营,他也想送本人的孙子去;在老人文明节学斗牛舞怕被笑话,所以不敢跟家里自动提起……

除此以外,他还是康家家庭会议的次要召集人,誓要将闭会停止究竟。

▲康家会议

而康婶,则是典型的老奶奶抽象,说话温声细语,有商有量,看待晚辈持着一副慈祥母亲和耐烦婆婆的态度,她时辰记挂着家人,将家里人的安康、平安作为头号大事。

▲康婶

两位老人家的性情互补,当家里有重要事情决议时,康伯都会作为那根定海神针呈现,由他来决议重要的事项——

新的茶餐厅树立了,名字由他来决议;孙子出生了,由他来起名;要接手二手的别墅与否,由他来点头;

而康婶就像是"兜底"的人,当事情再蹩脚,她都会说"没关系,有我在这里"。

从古代社会开展的角度来说,这是个十分传统的家庭,有着种种需求遵照的规矩和风俗,甚至有相当一局部摩登的年老人,会顺从进入这种家庭形式。

▲婆媳、妯娌一同生活的家庭形式

毕竟,古代言论场里,康家包括着多种多样要慎重处置的婆媳和妯娌关系,每段关系都是能在社交平台里惹起普遍争论的热议话题,是如今的言论想象中的"深水区"。

但神奇的是,即便在明天的我看来,《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生活也让人向往。

最头一项,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在宗族观念浓重的广东人心里,大家族的生活形式是童年时代最美妙的记忆之一,互相衔接的家庭关系虽然带来着人际关系的考验,但更多,是其它关系无法替代的关怀和温情。

▲康伯康婶

独居是大势所趋,也是一线城市里备受推崇的生活形式,但原子化社会里,普遍的低自尊和焦虑感开端愈发折磨人。

人的实质也许是更盼望群居的,每天跟最亲近的人停止互动和交流,和从小生长的城市坚持实在的衔接,那种消极的心情才会失掉抑制。

▲预备过年一家人一同清扫,年味十足

于是,有好多年的工夫里你曾经慎重地生长为大人,忘了还有这部剧的存在,直到独居生活堕入了莫明其妙的泥潭,才重新想起了这部童年神剧。

旧日的光景又重新经过小荧幕呈现了。

大人物的成功

《外来媳妇本地郎》常青,除了一个熟习而温馨的家庭环境作支撑,更大的缘由还在于故事框架下,每个角色都有出彩的特性。

▲邻居祝师奶,兴盛街最爱小廉价的角色

我很喜欢第一集里四个儿子的出场方式,短短几十秒将人物的性情诠释得淋漓尽致,其中二哥二嫂的抽象最为经典:

他们运营着一家五金店,出场时二嫂正在谈着一档买卖,由于对方不容许开价,她态度变得很不耐烦,破口大骂了一句,转头看到下一个主人离开时,马上就变得愁容绚烂;而从里面回来的二哥则在"跳表"前一分钟挂掉了电话,省下了电话费的他,忍不住夸奖本人的精明。

▲二嫂

▲二哥

短短两个镜头,奠定了他们在全片里扮演的基调:聪明、市井、幽默和务虚。

听说,本来剧情的配角是老三夫妇,三嫂最开端是由刘涛饰演,两人郎才女貌是自然吸睛的配角,后果外形不算特别出众的二哥二嫂,却成为了剧里最经典的角色。

▲老三夫妇

他们运营着集体生意,将赚钱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日常的生活就是察看商机,发现财路。

有一集给人的印象很深入,他们把用3000块钱买回来的石头衬托低价,最终溢价到三万块,由于不小心被阿娇打碎,大家才发现这只是块一文不值的假石头。想着靠倒卖石头发家的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阿娇不小心把二哥二嫂的石头摔了

二哥二嫂头脑灵敏,想尽各种方法运营茶餐厅:韩国剧集《大长今》盛行时推出韩国菜主题,员工士气高涨的时分停止团队肉体培训(当然是以失败告终),鬼使神差鼓舞厨师阿娇推出了新菜式豆豉鸭等等,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餐厅做到了街知巷闻。

▲阿娇的豆豉鸭广受好评,吸引了众多顾客到汝好餐厅

这就是最普通的小市民,哪里无机会就去哪里,一开端他们做五金店,由于拆迁而自愿转行。

转行去做什么呢?失掉大嫂亲戚牛哥的协助,决议从一无所知的饮食业做起,并且还发起了全家人一同帮助。

▲二哥二嫂的餐厅行将停业,一家人都来帮助

刚停业吸引不了顾客?那就半买半送;

餐厅开展到一半遇到瓶颈?那就试试新菜式。

那十足的韧劲,十分的老广,十分的2000年,也十分的中国人。

而他们的"缩骨",一方面是风趣,另一方面也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真实写照罢了。

同时,剧中的阿宗阿婵也是一对最普通的父母,望子成龙,天天为儿子的学习懊恼,甚至还想到过制定专门的"打孩子方案",奉行一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的战略,吓得天庥要装病逃避他们;为了能送孩子出国留学,他们还想过将儿子过继给戴安娜。

▲二哥二嫂对天庥"望子成龙"

二哥二嫂常常把离婚当成吵架的行动禅。据不完全统计,是全剧里提离婚最屡次数的cp,但却是剧里感情最好的一对夫妻。

他们处理成绩,坦诚沟通,更在看待生活的沟壑里迎难而上,从不服输,大事情上计较利益,大事情上随和变通。

这不就是替我们抵御风雨的父母抽象吗?

▲二哥的父亲抽象

饰演二哥的演员叫郭昶,他是沈阳人,但归纳出了本地观众心目中最经典的粤语角色。

全剧最让人可惜的是,这位出色的演员由于疾病,2006年与世长辞。

不断以来,都有观众因剧中没有仔细交代二哥的去向而不满,于是在2019年5月,编剧将其逝世的音讯参加到故事情节里。

▲在剧情里交代了二哥的离去后,大家对着镜头说:"我们永远思念你"

那段工夫,《外来媳妇本地郎》久违地掀起了一波讨论的热潮,而有数观众在弹幕里,向他们喜欢的这个角色真正地停止了辞别。

大人物在《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屈指可数。

茶餐厅的厨师阿娇也是剧里的另一个大人物:她出身乡村,任务是和鸡鸭鹅为伴,说话带着浓重的高州口音,行为粗鲁豪放,喜欢架开腿说话。她的故事线是除了康家以外我最喜欢的情节。

▲阿娇的经典台词

以前看的时分只觉得她很荒谬,明明满脸皱纹、年岁不小了却总是希冀有甘美的爱情,是剧里最容易心动的大龄选手;不时好高骛远,虽然不断在汝好餐厅任务,却总是抓住一切时机跳槽。

如今重看,却发现了这些不实在际面前的悲观和勇气。

当她说本人已经是"村里一枝花",并且自豪地声称"有我咁靓就冇我咁正,有我咁正就冇我咁标青"时分,是直率且英勇的。

▲阿娇说本人是"村里一枝花"

阿娇的悲观是一种肉体成功法。

她独立自强,带着五个小孩生活在大城市;她盼望爱情,屡败屡试,永远不保持遇到另一半的希望;她无比自信,有底气追求美的事物。

这明明是一个拥有生活重担的人,但每次只需一出场,都能感遭到她身上那种生猛的自洽,仿佛总是有故事能从她身上迸收回来一样。

▲阿娇

小时分我们都希望本人能做小人物,能脱离普通生活过上多数人的日子,但其实最初每团体都会沦为普通人,受过伤、磨砺过。而多少人又能像阿娇一样,把本人拾掇得漂美丽亮,一直有深信本人的勇气?

这种大人物的真实无比耐看。

有一天,当真实变得叛逆了

很多人不晓得,《外来媳妇本地郎》其实不断在拍。

停止到2021年,故事曾经开展到第三代了,电视剧曾经播了4000多集。

▲康伯康婶也变得更老了

已经读小学、逃课、不爱做作业的孙子天庥曾经结婚成家,剧情的开展和剧名曾经没有那么强的关联了;

剧情也从专注康家、兴盛街的邻居邻里故事扩展到阿娇、桂圆的女儿和祝师奶的孙女。

▲天庥成家

而那些已经的忠实观众们,直到有一天翻开电视机,再也叫不出情节里的这个那个角色是谁,分不清他们是邻居邻居家的哪条分支,才惊觉光阴流逝。

最熟习的电视剧也变得无比生疏,一霎时甚至觉得有一点脱轨。

▲这几年,《外来媳妇本地郎》也逐步参加许多新的、年老的角色,开启了更多新的干线

但这种脱轨,何尝不是生活的另一重写照?

就像康伯最后勒令儿子们不能取没有广州户口的媳妇,却迎来了一个个外地女生一样——

每团体都梦想着生活是往这头开,开着开着,就会发现生活远不是在本人能控制的轨道上,它会偏航,会呈现各种过失。有时分是塞翁失马,有时分是真的错过,剧本也有着本人的生命。

▲康家一家

话又说回来,你能指望一部本来只想拍60集的情形悲剧有多完满呢?

总导演已经泄漏,剧中最后的床、沙发、柜子等家具都是由戏里演职员各自从家里带来提供的,最开端大家只是凑起来演了几场戏,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

▲一开端的一家人

而演员大多是本地的话剧演员,所以上演都很生动、接地气。

阿娇扮演者吴苏妹曾在采访里提到,她在下乡上演时会专门推销和剧中角色婚配的发箍,那是能烘托团体特质但剧组不一定能预备到的配饰,她会提早预备好,让角色愈加真实。

▲阿娇的发饰

这种质朴的活力和自在气氛是很多人爱上它的缘由。

2000年底《外来媳妇本地郎》开播,三个月后收视率就打破了40个点,风行珠三角,击败TVB,让每个广东人都成为了肉体上的康家人。

▲《外阿里媳妇本地郎》片头动画

时至昔日,它依然是很多广东人心里的肉体图腾。

回到扫尾的场景,想起广东的客家乐队九连真人走红时,很多人难以器具象去解释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和惊喜,但有一句解释我至今印象深入——

粗心是说如今的摇滚不缺前卫和先锋的元素,更不缺特立独行的抽象,情爱讴歌更是众多,真正稀缺的是关于"真实"的叙事。

▲客家乐队九连真人

一座悠远的粤北小镇上明天发作了什么,昨天阅历了什么,只要亲身阅历的人才干说出那些远方的故事。

而这种真实,才是当下时代最大的"叛逆"。

当我晓得康伯康婶早上一定会煮好一锅白粥,然后到街口早餐档买好油炸鬼和酥皮包,等着儿子们逐一起床;看到有人热气了,他们会煲好一大煲凉茶;听到他们吩咐曾经成家的儿女,种种生活的细节……我确信,虽然这家人经常拌嘴,但日子总能一天天地过下去。

▲天庥

《外来媳妇本地郎》传达出一种俗世的爱的笃定感,令电视机前那一个个"肉体上的康家人",不再觉得孤独。

世人常祝福一些虚空的词:白头偕老,幸福美满,心想事成,但真实生活哪有如此尽善尽美?不过都是无量无尽的生活琐事。又俗又土,合拍的夫妻会有相互都盼望里面世界的时分;调和的一家人也会想着步调一致,分家出门去里面过二人世界;而兄弟也会为了利益有争持和翻脸。

但日子就是那样,只需一家人情愿拧在一同,情愿有商有量,就永远有转机。

▲一家人由于去美国争持

康家的故事,复杂而琐碎,却会聚了一团体终身都会阅历的事情。

读书、打工、结婚、生子;职场关系、父母相处、亲子矛盾,虽然这是以一种悲剧的方式出现出来,但当你也在阅历这些关卡时,就明白了悲剧面前是带着严酷面具的真实。

可赞的是,剧集中那面对生活时幽默又独到的智慧,独享在广东人的个人记忆里。

20年前,《外来媳妇本地郎》风行的缘由很复杂也很客观,它拍得生动而合宜,碰受骗时文娱方式无限,电视台的节目就是一切选项,一下子便在全国爆炸了;

可20年后,文娱方式呈指数级增长,却还是有年老人情愿复古、不时重看这部剧。

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耐烦处置、幽默看待、家人与爱。

假如你忘了生活应该什么样,翻开《外来媳妇本地郎》吧。

作者 | 黄靖芳

编辑 | 季洁

值班编辑 | 徐观

排版 | 菲菲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