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考古现场发现战国时期三重椁回廊结构墓葬史上最棒的

犬马 猎奇档案 2019-06-27 12:56:01 0 0

马山考古现场发现战国时期三重椁回廊结构墓葬

近两个月来,我市考古人员连续在月明苑建筑工地――马山考古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本网也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今天(1月10日)下午,记者再次赶赴考古现场时,考古人员正冒着凛冽的寒风对一座古墓葬进行清理挖掘。同时与世人见面的还有一批陪葬品,打磨光滑的陶豆、陶鼎、陶杯、陶勺……考古人员惊喜万分:“初步判断这座古墓为战国时期墓葬。从墓葬的形制看,这是一座‘三重椁’结构的墓葬,墓室的规模及随葬品从一定程度上昭示着墓主人不寻常的身份和墓葬的珍贵价值。”

“在扬州考古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墓葬并不多见,曾在西湖和马山一带零星发现一些,同一时期具有如此规模的墓葬就更少了。”市文物考古队队长束家平表示,这座战国古墓的独特形制和出土文物,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也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扬州提供了参考。

战国墓葬为三重椁回廊结构 椁盖板材质不一

随着挖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具呈东西方向摆布的棺椁赫然出现在眼前。下午2时,一条条椁盖板被考古人员清运抬出后,一座回廊结构呈三重椁形制的战国墓葬出现在眼前。

由于施工方大型机器的压迫,墓葬外层椁棺木被挤压变了形,但墓内棺木基本完好。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墓坑内用于防腐的青膏泥随处可见,考古人员站在齐腿深的积水里向外舀出泥膏状的混合物。记者注意到,由于年代久远,回廊被淤泥及积水掩埋,但仍可清晰看出走向及规模。墓葬的核心摆放着一具长约3.6米的内棺,在内棺下方,是厚厚一层实木垫板,为内棺起到隔潮隔热的作用。

“根据现场出土的陶鼎、陶杯、陶罐和陶豆,我们初步断定这是偏向于战国时期的古墓葬,从所用器具来看,墓主人身份不一般,”束家平告诉记者,该墓葬呈东西走向,由于棺木尚未打开,墓主人头脚的摆放还不能确定。但从形制初步分辨,为三重椁结构,四周有条约50、60厘米的回廊。这在扬州地区比较少见。

距离发现墓葬不远处,摆放着十余根长短不一的椁盖板,由于年代久远,有不同程度的腐化。奇怪的是,这些椁盖板的木质均有所不同,部分是泛有金黄色的楠木,而另外的则是一般杉木。“杉木质轻而富有弹性,抗折强度较好,也较耐腐蚀;楠木质地坚硬,当时价值更为昂贵。”考古人员介绍说,但为何选用两种木质搭建外椁,其原因不得而知。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