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公布

橘虞初梦 猎奇档案 2019-11-16 14:04:01 0 0

3月,一专业网站发布《地下作旧产业调查》,文物造假再引关注。洛阳的南石山村、烟涧村等被“点名”。其中,南石山村以唐三彩“重灾区”出现。

南石山村目前有70多家仿制唐三彩的手工作坊或工厂。各家手艺不同,产品命运不同。有被文物贩子拿去当真品卖的,有在古玩市场低价销售的,也有批量生产的旅游产品。

南石山村有过文物贩子蜂拥而至的“盛况”。不过,因以假乱真而兴盛,也因假得太有名而逐渐失去市场。对自身如何定位,是南石山村需要面对的发展问题。

位于洛阳近郊的南石山村,又一次被关注,是因某专业艺术网站发布了调查文章并公布了“中国文物造假地图”。

这份地图上,南石山村标注为唐三彩高仿地,“当地农民个个是造假高手”。

作为“文物”链条的生产端,南石山村因能以假乱真闻名全国。

走进南石山村,时光仿佛倒流。

路边的人家几乎每户都有馒头窑,在低矮的平房里,堆着沾满了泥土的唐三彩和各种陶俑。

缺腿断尾的唐三彩马躺得七零八落。有的陶俑在院子的土堆里,只扒出一半。

在当地,家家户户挂的牌子都是“仿古”。没有村民认为自己造假,“我们是仿造”。

3月30日,洛阳南石山村一家文物复制品工厂内,工作人员在给“马”上釉彩。摄影/山石

配料“传儿不传女”

釉色配料,每家都有每家的秘方。即使没有秘方,也要遮掩一下做样子

南石山村不缺传人。村子里到处悬挂着“世家”、“三彩传人”、“大师”的牌子。通常情况画着一个老人,神态凝重地捧着唐三彩。

村子里也会嘲笑,“他爹是传人?会拿笔不?”

南石山村和唐三彩的渊源,上溯不过百年。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至邙山,在南石山村附近发现大量唐三彩。南石山村人有制琉璃瓦的手艺,最初修补破损的三彩,后来有了烧制的手艺。

手艺流传到现在,不是谁都有能力做高仿品。做得好的几家,都有“独门秘方”。“手艺是老一辈传下来,釉料的配方是慢慢琢磨出来的。”村子里的工艺美术大师高水旺说。

曾经,没有那么多讲究。村支书高新宽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邻居之间还会互相教手艺。

到了后来,手艺分出了层次,秘方更多是各家传承。在村子里,提起传人,村民会上溯到最初的老艺人,谁家是真传,谁家是旁系,分得清清楚楚。

南石山村,更多村民卖唐三彩和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和低仿品。

一匹崭新的唐三彩黑马卖150元,唐代人俑50元一个。为了能有一点古旧的效果,人俑上沾了点细土。“像古墓里出来的带点土腥。”村民郭尚武说。人俑做工并不精致,主要搭配着新的工艺品卖。

郭尚武说,现在整个南石山村,真能做到以假乱真的,也就是两三个人。“他们轻易不给人做,一般是熟人介绍”。

其他的村民,常常会在被询问能否当真的卖时,简单回答一句“咋不能”。然后补充一句,“看你卖给谁”。他们的产品价格不高,“哄哄不懂行的人没问题”。

真正的高仿品,从最初的程序就与低仿品区分开来。

寻找唐代的高岭土更像一个说法。高水旺年轻时曾在洛阳各处寻找高岭土,“希望找到最接近唐代的土”。

真正重要的是塑形。“要对着真三彩塑”同样有着大师称号的张二孬,年轻时颇见了不少真的唐三彩。那时候常有破损的三彩送到他那里,他少要钱甚至不要钱,只希望能多看几眼真东西。

跑博物馆,不让照相就站在那里临摹。有的博物馆要做复制品,赶紧抢下机会。

当然塑形“靠的也是天分和多琢磨”。怎么塑出古代马停步喘气时的鼻翼扩张,人俑的面部表情,需要细细琢磨。

形是一切的根本。塑好形,上窑烧。唐代用柴窑,大师们自然也要用柴窑。但这更多的是种宣传手段。“电窑容易控制温度,更好烧。”张二孬说。

烧好素胎,上釉。唐三彩判断真伪,也更多是看釉。在南石山村,每家都有每家的秘方。即使没有秘方,也要遮掩一下做样子。

“釉色配料是秘密,传儿不传女。”高水旺说。

村民们津津乐道于唐三彩的“芝麻片”。真三彩上面的釉片有小而细密的开裂,看起来像芝麻。高仿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以假乱真。更重要的,这种开裂,肉眼看起来层层叠叠,但手摸上去却要光滑无比。

村民张霞一遍遍蹭家里的三彩马,蹭得那部分油光发亮,“你到村里找找,谁也没有我家的滑”。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