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寻找交配对象的雄性草原田鼠的记忆力比对配偶忠诚的雄性草原田鼠差

念伊人 猎奇档案 2019-10-16 14:58:01 0 0

到处寻找交配对象的雄性草原田鼠的记忆力比对配偶忠诚的雄性草原田鼠差

到处寻找交配对象的雄性草原田鼠的记忆力比对配偶忠诚的雄性草原田鼠差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EurekAlert!: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那些大范围漫游以寻找交配对象的雄性草原田鼠对空间的记忆力比那些对配偶忠诚的雄性草原田鼠差,那些忠诚者能更好地回想与其它雄性田鼠有过粗暴遭遇的地点,因此它们会呆在与其巢穴更近的地方。这项研究表明,某些表现出混杂性交配特点的草原田鼠可能与某种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有关。

最常见的北美草原田鼠属单配偶关系,它们形成对偶,并共同抚育幼鼠。然而,与人类并非不同的是,“不忠行为”也会发生,有些雄性田鼠会到它们巢区活动范围之外冒险并面临一种有趣的取舍权衡:它们一方面更有可能与某雌性田鼠交配并可能传递它们的基因,但它们遭遇保卫自己配偶的其它好斗雄性田鼠的风险也会增加。

为了在基因层面探索其对杂乱性交配的影响,Mariam Okhovat和同事对avpr1a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更仔细的观察,在雄性田鼠中该基因可预测其性忠诚度,且它在空间记忆神经环路中起着某种作用也颇为知名。在脑部某些区域中相关受体V1aR的表达较为低下与对其和其它雄性田鼠有争斗性互动地点的记忆不良相关,这一结果会导致其游荡行为(并能与非对偶雌性田鼠接触)。

相反,V1aR的丰度与对过往具侵略性遭遇者的更好的空间记忆以及较少的游荡行为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若干试验,发现了4个会影响avpr1a表达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发现在avpr1a基因的与性行为有关联的不同部位的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这些甲基化位置(它们可增加基因的表达)是可遗传的,并在不同的群体中显示了不同的模式。

由于实验室田鼠群体和野生田鼠群体间存在基因上的差异,作者们提出,高群体密度有利于导致较低下的V1aR表达、较差空间记忆以及更大范围巢区以增加雄性交配机会的基因变异体,而群体密度低则有利于相反的情况。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