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盗墓比“鬼吹灯”还精彩

恋梦红尘 猎奇档案 2019-08-05 18:22:01 0 0

  2009年末,一座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东汉大墓被当地政府及考古专家认定为魏武王曹操的墓穴。据悉,曹操墓被确认前,盗掘非常严重,安丰乡派出所曾经打掉盗墓犯罪团伙5个,抓获涉案人员38人。这些盗墓贼也许并不知道,曹操是个名副其实的“寻宝派”盗墓之王,在中国盗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

  曹操亲临现场指挥盗墓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死后,京都大乱。时为西凉刺史的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因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时逢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这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典军校尉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姓易名逃出京师洛阳。

  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曹操即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曹操的盗墓行为,就是在这之后。

  曹操的盗墓动机并不复杂,为了筹集军饷,他才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的成功,曹操独出心裁,在中国盗墓史上第一次设置了专职盗墓机构,并委任业务人员。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部队打到哪儿就盗到哪儿,哪座随葬品多就盗哪座。

  曹操盗得最著名的墓冢是芒砀山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这也是梁孝陵被盗的最早记录。

  曹操盗墓,《三国志》原文并不见载,仅见于补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认为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于简单,令当时的大学者裴松之作补注。

  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的《魏氏春秋》里的文字――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魏氏春秋》里的文字则出自袁绍攻伐曹操前的“檄文”。此文出自“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之手。陈琳确是当时的大才子,诗、文、赋都很拿手,这篇《为袁绍檄豫州》,成了陈琳流传后世的散文名篇。如果不是陈琳揭露了事件真相,曹操盗墓的史实恐怕就难辨真假了。

  盗墓时,曹操是亲临现场指挥取宝的。这在历史上的盗墓名人中比较少见,这些人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办。

  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隳突(huītū)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得很彻底,这也是盗墓者的典型性行为之一。当然,曹操的行为里可能包含着阶级仇恨。

  盗墓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就是因为盗掘秦陵,让战争对手刘邦抓住了把柄,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坏了帝王大业。陈琳将曹操的盗墓行为写进檄文,正是考虑到盗墓行为的不义不伦,希望通过社会道德法庭来审判曹操,搞臭曹操,用笔是相当老到和歹毒的。

  曹操有头风病,据说曹操在看陈琳写的檄文时正犯病,看到要紧处时,曹操惊出了一身冷汗,头也不觉得疼了。

  虽然如此,曹操对陈琳对他的盗墓指责,并没有过分的恼怒。《三国志・魏书・陈琳传》(卷二十一)记载,袁绍兵败后,陈琳归顺了曹操集团。曹操对陈琳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意思是,“你以前跟袁绍时写信(檄文)给我,只需列举我本人的罪状就行,为什么要往上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陈琳当时听到曹操这样的话,立即低头承认自己有罪。曹操是个爱才的人,没有进一步追究陈琳。从此番话来看,曹操既没有承认自己的盗墓行为,也没有否认。

  应该提到的是,袁绍在指责曹操盗墓逆行的同时,他手下的数十万大军也都把盗墓当作战争期间的“助兴节目”,甚至比曹操还厉害,每过一地,都会将古墓盗掘一空,造成了当时中原“地无完冢”的惨状。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