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时期农业经济或不占重要地位

橘虞初梦 猎奇档案 2019-07-30 15:32:01 0 0

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发掘现场

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发掘现场

据中国社会科学报(杜开立):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中晚期,黄河下游地区的农业在经济生活中经历了从萌芽到占据主要地位的过程。这一时期,经济模式一般可分狩猎采集经济和农业经济,这两类经济形式在较长的时期内共同存在。而当我们探讨农业发展时,不可避免要涉及这两类经济形式的兴衰更替,即在有些地区(如黄河中下游等),随着农业经济优势的逐渐显现,狩猎采集经济就随之衰退。两者的比重随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此消彼长,最终农业经济完全取代狩猎采集经济。但是,农业经济究竟在何时确立其优势地位?目前,学术界意见尚不一致。

有学者认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磁山文化时期,农业经济就已十分发达。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在磁山遗址中发现有82个储藏粮食的窖穴,腐朽粮食的堆积厚度现存0.3―2米。据学者测算,这些粮食大概有10万公斤。但磁山文化时期的所有遗址是否都以农业经济为主?为探讨这一问题,不妨以北福地一期遗址为例,通过其石器组合来分析这一地区的经济模式。

北福地遗址与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距今9000―7000年,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地区,即北起永定河,南至黄河北岸的山前狭长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这里地势较平而略有起伏,海河水系的众多支流西出太行山脉,在山脚下形成一个个冲积扇,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目前发现的属于磁山文化的遗址均分布于这一地区,如武安县磁山遗址、牛洼堡遗址和西万年一区遗址,容城县上坡遗址,易县北福地遗址等。北福地遗址处于太行山地和河北平原过渡区。周围地貌属低山丘陵地带,即山间河谷地带,易水由西向东横穿谷底。遗址就坐落于易水北岸的高台地上。在史前时代,这里属于黄河下游。

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和保定地区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的拒马河考古队调查发现并发掘了北福地遗址,主要收获是发现了两种文化面貌相异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当时的发掘者暂时将这两类文化遗存归为同一时期,称之为“北福地一期遗存”。1997年及2003―200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又对北福地遗址进行了两次正式发掘。

北福地一期遗存距今8000―7000年,属较早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为了对北福地一期的经济模式进行分析,笔者将出土的所有石制品分为狩猎采集工具、农业工具和其他工具,通过各类工具所占的比例来分析北福地一期的经济模式。

磁山文化时期农业经济或不占重要地位

石制品与经济形态

狩猎采集工具。北福地一期遗址共出土狩猎工具390件。其中,细石器出土数量最多,共359件,包括刮削器、雕刻器、石叶、石核、石片等。细石器是一种与狩猎采集经济密切相关的工具。考古学家安志敏认为:“细石器大都属渔猎工具和与渔猎有关的用具,是渔猎经济的反映。”另外,还发现了作为捕鱼网坠的坠石29件、原始的狩猎工具石球2件。

农业工具。考古学家张之恒认为,磨制石器的类型大都为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物加工工具。北福地一期遗址中农业生产工具共出土81件,有石斧、石铲、石锛、石刀、石镰、石耜等。其中,出土石斧50件。石斧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手握式石斧,也叫手斧。器物不经过磨制,用于砍伐或作为武器,是人类早期社会中谋取生活资料最为原始的石制工具之一。当原始农业产生以后,石斧的形状进一步固定。从出土的数量来看,使用率也在大大提高,从砍伐树木到开垦荒地,石斧在原始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早期农业出现以后,石斧逐渐成为农业生产工具。

另外,遗址还出土石铲12件、石锛4件、石刀11件、石镰1件以及翻土工具石耜3件。

其他工具。其他工具即性质不明、无法判断其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或与狩猎采集活动有关的石器。遗址共出土磨棒20件,磨盘14件,石容器、带槽石器、饼型器、砍削器、杵形器、带坑窝石器、有切割痕迹石器等199件。

由上可知,狩猎采集工具在遗址中数量最多,大约占出土石制品总数的55%,其中细石器占51%;农业工具数量最少,约占石器总数的12%;其他占33%。

北福地一期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适于狩猎采集经济的发展。遗址中出土有大量核桃属果核,而且在北福地一期遗址的发掘中没有发现农业经济的直接证据――农作物遗存,也没有发现动物遗骨。另外,在北福地一期遗址共发现14座房址、34个灰坑。在营建这些工程时,石斧、石铲和石锛等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我们在计算石斧等的使用寿命时,扣除用于工程建设的消耗,那么,它们用于农业生产的消耗必将大大减少。足见,狩猎采集经济在北福地一期中的重要位置。

同属磁山文化的的河北保定容城上坡遗址,出土石制品总数为53件。其中打制石器(加上磨盘、磨棒14件)38件,磨制石器15件。若把打制石器归入狩猎采集工具,磨制石器归入农业工具,那么在上坡遗址中狩猎采集工具占了72%,而农业工具仅占28%。如果将打制石器中的14件磨盘和磨棒除去,狩猎采集工具仍占45%。可以看出在上坡遗址中,狩猎采集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在磁山遗址也发现有大量的狩猎采集工具,既有石质,也有骨角蚌质。据统计,磁山遗址中发现石球、弹丸、骨鱼镖、骨镞、骨鱼梭、蚌镞等,总计243件。同时在磁山遗址又发现很多野生植物果核的遗迹,如榛子、山胡桃和小叶朴等,还有大量野生动物的遗骸。因此,狩猎采集经济在磁山遗址占有重要的地位。

考古研究新方法仍需探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北福地一期时,狩猎采集类工具占到55%,此时狩猎采集经济应是北福地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保证。农业工具占12%左右,说明农业作为辅助型经济,占据次要地位。同时农业已经进入初级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已经占据一定比例。农业成为维持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些问题也相应产生了:磁山文化时期真的存在十分发达的农业吗?既然达到储存10万公斤粟的规模,为什么在同时期的北福地一期遗址,却没有发现相关的现象?由此,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第一,对石器功能的分类。文中,笔者只采用了学术界基本公认的观点,如石斧在农业出现后开始应用于农业,又如石刀是农业生产中的收获工具等,这些分类的准确性还有待验证。目前,学界对石器功能的分析,多数停留在民族学类比上,至于在史前时期这些工具到底用来干什么,尚缺乏可靠的证据,或者说缺乏验证的方法。而从西方引进的微痕分析,则是目前考古界鉴定石器功能较为可行的方法。若是能够采用微痕分析,对石器功能进行的分类会更准确,所得结论也会更可信。第二,目前在考古学的发展中,对于石器功能的认识,不断出现新的观点。如对石磨盘和石磨棒的认识,学者刘莉就认为其功能可能是碾磨坚果,而非加工粮食,即与采集经济有关。学术界新观点也可作为以后研究的参考。

农耕的出现和发展一直是考古学家最为关注的的问题之一。它的起源与发展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进化过程,依据传统的方法对考古材料进行分析,势必很难进一步作出解释。因此,为在考古研究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新的研究方法仍需探讨。(神秘的地球lieqibu.com)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