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山洪保墓又发现稀奇物揭秘

念伊人 猎奇档案 2019-07-10 15:32:01 0 0

墓地出土的墓志

上个月中旬,晨报披露了“祖堂山发现郑和副使洪保墓”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考古发掘,7月22日,太监洪保墓的前后墓室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大大小小数十件文物被清理了出来:蹊跷的铁环、神秘的大缸、众多的锡器……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目前洪保墓志的相关文字也已经被辨识出来,据悉,里面不光提到了郑和下西洋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记载了宝船的大小、形制等内容。

4个神秘铁环南京鲜有发现

考古人员在前后墓室中发现了众多文物:直径1米的大缸、涵洞造型的排水系统、众多的锡器……不过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前室墓门前的陶制大缸以及后室墓壁上围绕棺床的4个铁环。

这个直径1米的大缸就歪倒在前室的墓门处,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个大缸其实就是一个大的油灯。“本来大缸应该是平放在墓室门口的,可能墓室进水,大缸倾倒在地。上面还有一块木板,而木板上面还有砖块,砖块的中间有一个直径2厘米的小孔。这个小孔就是放灯芯的,而大缸里放的都是灯油,这样一套系统就形成了一个长明灯了。”这种油缸在明代的墓葬中比较普遍。

与大缸的普遍不同,后室墓壁上围绕棺床的4个铁环让考古人员都感觉蹊跷。“在南京地区发掘的墓葬中,好像就是前几年发掘的太监杨庆墓中发现过这种铁环。之前有推测这个是用来悬吊棺材的。但是洪保墓这四个铁环距离墓室底部非常近,甚至没有棺床高,根本谈不上把棺材悬吊起来了。”一位资深的考古工作人员推测,这4个铁环有可能是用来固定支架的,“可能四个铁环中间有木桩,支撑起帷幕等将棺材罩起来。”

腐烂的塑料布泄露盗墓者身份

虽然在整个墓葬中,没有任何棺木留下的痕迹,尸骨也无从可寻,但考古人员表示,其实整个墓葬中有大量的木材。“你看这是两个铺首,按理说,铺首应该是在木门上的。”考古人员直接清理出的两个铁玩意告诉记者,整个墓室有“三重门”,第一层是砖砌的封门,第二层就是木门,第三层是石门,但是木门只残存了两个铺首。“可能该地段的土壤腐蚀性比较强,这些木质材料都已经被腐蚀掉了。你看这周围都是茶园,一般茶树比较适宜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与这些棺木相比,在后室里面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没有被完全腐蚀的物件―――一块塑料布。“这个肯定不是明代的东西了,应该是盗墓者留下的痕迹吧。这也表明,墓室大约也就是在距今50年的时间被盗掘的。”考古人员在后室只发现了几件玉器,“这些都是墓主随身佩戴的物件,应该有玉组佩构建的,但是现在只剩两三个小件玉器了。”

辨识中的墓志记载了郑和宝船的大小

不光墓葬的发掘取得了进展,记者也从考古部门了解到,之前发现的洪保墓志,其文字也基本辨识出来。据考古专家表示,在该墓志中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情。

“其中主要包括郑和下西洋时出使国家的先后顺序。此外,在墓志中也透露了一些航海图的内容。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墓志中记载了关于郑和宝船大小、形制、名称等记载,这些内容在目前学界中有一些争议。”

据悉,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归来后,船队再也没有起锚,郑和航海图等官方文档被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郑和宝船从此笼罩上了近600年的历史迷雾。只是在《明史・郑和传》等文献中记载说,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据悉,这些数字折合现今长度将近138米、宽56米。

但是这样的数字也遭到一些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国明代不可能出现,而且如此庞大的木结构实体甚至比皇帝朱棣施政办公的大殿―――――奉天殿(太和殿)还大,不大可能。“这些问题和争议,等我们研究完相关的墓志后,可能会得到一个答案。”考古人员表示。

南京晨报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